导读:众所周知,公司章程被誉为是公司的“宪章”。每个公司因为股东关系、所处行业、生产要素、公司发展阶段等的不同而需要“量身定制”自己的公司章程。但在实务中,却存在着大量“千篇一律”没有个性的章程,甚至为章程范本“削足适履”。那用范本化的章程会带来什么危害?章程的哪些内容可以“自定义”,又有什么好处呢?笔者将通过多篇短文的方式,来和开办企业的朋友们聊一聊设计公司章程这件事。
文/刘愚
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
万科与宝能收购战的启示
于2017年6月9日落下帷幕的宝能收购万科攻防战,涉及宝能、华润、安邦、恒大等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巨无霸,不仅让“举牌”成了热点词,更是卷起了一股上市公司“修章”热,约有600余家上市公司先后引入反收购条款,想借此提高“野蛮人”进入公司管理层的难度,筑起一道“长城”,避免“大权旁落”。由此可见,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始具备“章程意识”。
中小公司需要设计公司章程吗?
也许有的企业家朋友会问,前面说的都是上市公司,而对于就三两个股东创办甚至是一人公司而言,公司章程的个性化还有那么重要么?
对于这个问题,身边的朋友们也不时会问起,这也是想动笔写关于设计公司章程的原因。对此,笔者的回答是: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而公司即是一个由各个成员构成的“江湖”,其涉及股东、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“爱恨情仇”,而每个人因为价值、职务、理念、做事方式和利益诉求等不同,会在公司运营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分歧与摩擦,甚至出现公司僵局。如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就提前预防,那么真等到有了纠纷,也只需按图索骥,“照章办事”,就可“药到病除”。否则,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,最终会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,甚至使企业就此一蹶不振。
其实,有限公司因范本化章程而无法抵御风险的情况比比皆是,例如,未排除股东资格的继承而致新加入的股东与原股东“政见不合”,导致公司分裂;未约定股权对内转让的规则致使丧失公司控制权;未限制股权对外转让的条件,致使无法保持公司的人合性;未约定公司解散事由致无法“用脚投票”,被资本“绑架”;未按实际情况规定股东以认缴还是实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、分红、认购增资等等。
所以,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,只有通过制定得当的公司章程,才能降低公司的决策成本和解决纠纷的成本,维护公司内部运作,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与转型,而不是忙着“窝里斗”,贻误商机。
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,公司章程不仅关乎股东利益能否得到周全保护,也关乎一个公司能否“长治久安”。最后,套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: 放弃权利的人,权利也会放弃他。